logo

情志蓝天 航空报国

发布时间:2024-05-06 12:22    浏览次数:17

虽然是学理工的,但是骨子里有些儒雅的我,崇尚厚德载物、明德弘道,并将其作为我的精神追求。看到培养的一个个航空英才翱翔蓝天,升任机长,成为航空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看到付出青春、智慧与汗水的学校更名成功,振翼起航,逐梦苍穹……我感到自己忠诚担当、情志蓝天、航空报国的十七载光阴没有虚度。

一、知重负重,临危受命,航空办学在一无所有、举步维艰的初创中正确起步前行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复兴民航业的“蓝天振兴计划”,刚刚升本的滨州学院坚持国有所需,吾有所应,结合地域产业优势,走特色办学之路,于2006年率先在全国地方本科院校设置飞行学院,新上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填补了山东省高校民用航空类专业空白。其时已是物理与电子科学系主任、教授的我,因学科专业方向接近、善于创新且初具管理经验,临危受命担任飞行学院首任院长。

师范基础办航空,白手起家办特色。面对完全陌生的航空领域和各级领导及全校师生的期待,我深知责任重大,与飞行学院一班人,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标准高的情况下,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当时,学校底子薄,硬件几乎为零,按照学校部署我就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考察,反复论证,购置必备的仪器设备,建立起必需的航空专业实验室。面对飞行学院建院之初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困境,我一方面多次带队,行程几万公里,到北京、天津、西安、四川等高校招聘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整合全校最优秀的教师,组建民航英语、飞行理论、航空电子等8个教学团队,同时聘请国家功勋飞行员担任顾问,聘请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组建起一支业务素质强、教学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教学科研队伍。为了办好飞行技术专业,我带队到国内几十所航校和大学进行调研学习,拜访了20多位专家和教授,撰写了3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八易其稿,完善了飞行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并精选了教材。

二、倾尽所能,理念先行,智慧教育、卓越管理……始终在一届届孩子们身上践行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飞行学员招录进来了,如何教育培养好?

我一直倡导“智慧教育、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理念,重品行德服人,精业务技压人,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严管厚爱的基本原则。“当教师首先要把课上好,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他们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即使担任飞行学院院长,我仍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了讲好《航空概论》《航空电子系统》等课程,我先后收集购买了国内外10余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作研究,记录下了10余万字的读书笔记和文摘卡片。受我感染和带动,飞行学院的老师们都坚持“每堂课都是精品课”的理念,认真打磨准备,将精品奉献给学生。我每年和学生谈心都200多人次,义务为师生作报告30余场次,还带头捐款,在全院发起“爱心捐助”活动,使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针对国际民航组织对飞行员英语水平的新要求,我和我的团队组织学生每天进行听力、阅读、写作、演讲、陆空通话、寝室英语等训练活动。学员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国际民航英语达标率、出国面试合格率、出飞率等均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6级飞行学员在美国泛亚航校的理论考试中,打破了该航校的记录,获得美国泛亚航校年度唯一一个飞行技术奖。

我在飞行学院推行“卓越管理”,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战略分解、流程改造、目标管理、绩效风险控制等先进管理方法,走出了一条学校、航空公司与培训单位(航校)深度融合、特色办学的新路子,实施“双负责制”“双校园”“双证融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飞行技术专业建成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获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由我倡导并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先进办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卓越,把别人认为的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展现出骄人的成绩。中国民航局下文,将学校纳入民航招飞系统,将学校的飞行技术专业纳入民航教学指导性专业文件,为学校颁发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点和ATPL理论培训机构证书。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学校的航空办学实现了由行业外到行业内的跨越。

三、立心为公,矢志航空,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焚膏继晷、彰显价值,终得梦圆

学校航空办学取得显著成绩,国内很多学校慕名而来,试图以高薪水、高职务、高待遇挖我和我的团队过去,但是我们认为人这一生追求的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一种道——我们心中的道就是情志蓝天、航空报国。我和我的团队秉承一颗公心,丝毫不为所动,为了学校的航空办学事业,继续焚膏继晷。2016年,我被任命为滨州学院副院长,负责航空内涵建设等工作。在航空办学之路上,经历了五届党委领导,如何保持战略定力,让每一任领导都坚定不移地支持航空、发展航空?我带领老师们以作为求地位,以航空业的前景、争取到的民航局资质、人才培养的骄人成绩,去赢得校领导的支持。

2017年,学校更名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初步认可,按照学校要求我组织相关人员准备了20余万字的支撑材料和档案,每一年都制定实施航空内涵的建设方案,从软硬件两方面持续深化精进、开疆拓土、迭代升级航空办学各项工作任务。到2022年,学校航空类专业(方向)占比超过60%,航空类在校生、师资、仪器设备值占比均超过50%。2023年5月,已到退休年龄的我可以歇歇了,但是教育部进校考察在即,作为最熟悉航空办学的初创者,使命感和责任心告诉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我无暇计较个人得失,和同志们一起坚守在工作一线,带领各个工作组开展工作,助力学校顺利更名山东航空学院。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原有的飞行学员向国外航校送培的模式受到冲击。为完善培养链条,学校决定建设141航校,让学生在自己的学校“飞”起来。面对投资大、建设难的现状,我带领老师们独辟蹊径,一边与航空公司洽谈合作,一边撰写可行性报告,争取省政府、市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两年半的时间,我带领工作人员,一周一次会议,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破解,一步一步向前推进……141航校正式投入运行,学校成为全国第三家“理论教学+飞行训练”的一条龙培养飞行员的高校,成为国内重要的民航飞行员培养基地。

从创建飞行学院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广开合作之路到争取民航局资质,从建设大高国际飞行学校到更名山东航空学院,一路走来,无论困难多大,无论职务如何变化,我始终坚守初心,与同志们一起,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靠着真诚打动合作伙伴,靠着对事业的执着赢得认可,争取内外支持,一锤接着一锤敲,凭着毅力把航空高等教育办出成效。

择一业,终一生。回顾教育生涯,我和我的团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心系学校发展并和师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坚持十七年如一日,执着追求航空办学,坚守航空报国情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航空人殚精竭虑,为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奉献芳华。感谢学校给了我很多崇高的荣誉;感谢学校这个干事创业的好平台;感谢领导和师生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航空办学成绩归功于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荣誉属于集体和大家。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许多退休的领导、同事、朋友“调侃”我“别人退了都多少有些失落,怎么感觉你的心态和状态这么好?”因为我对教育事业倾情尽力了半辈子,“初来乍到荆棘路,回头看时花满园”,看到我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的事业蒸蒸日上,心里满满的欣慰、祝福和幸福。

作者简介: 

胡波,男,1963年5月,滨州学院(现山东航空学院)原党委委员、副校长,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兼任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文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作为飞行学院首任院长,2006年开始,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创建飞行学院,他始终保持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拼搏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守航空报国初心,淡泊名利,俯首耕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航空人殚精竭虑,不断探寻航空特色办学之路,将航空办学路上的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为飞行学院的诞生、萌芽、发展、成长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也成为学校航空办学重要的开拓者、奉献者、引领者。2016年担任滨州学院副院长后,始终心系学校发展,心无旁骛,为全校的航空内涵建设、更名山东航空学院以及建成山东大高国际飞行学校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贡献。

图为胡波在实验室为学生讲解四旋翼的知识。

图为胡波在为学生授课。

图为胡波在与工作人员交流。

图为胡波在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