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8次集体学习会

发布时间:2024-07-11 12:58    浏览次数:32

7月11日,学校在砺学报告厅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8次集体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委书记李长海,党委副书记殷梅英,党委委员、副校长孙银河、宫新军、刘宝民、杜伟,党委委员、统战部长林晓金、组织部长王同印出席会议。殷梅英主持会议。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体观看了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新闻报道;杜伟领学领讲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科研处、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分别以《把握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实践要求,推进科研管理改革与创新,打造学校高质量发展强引擎》《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为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交流了学习心得。

李长海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科技创新是什么、为什么要科技创新、如何实现科技创新”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把我们党对科技创新的理论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而且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价值航向和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科技工作,深入分析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了建成科技强国的内涵要求和战略安排,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我校找准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使命定位,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狠抓贯彻落实,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李长海强调,要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一要准确把握科技强国建设的“八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把“八个坚持”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通起来,深刻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二要准确把握科技强国建设的“五个强大”,即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要强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要强大、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要强大、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要强大、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强大,强化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更好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要准确把握科技强国建设的“五大任务”,即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科技创新注入动力活力、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夯实基础支撑、以开放合作携手世界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中勇担高校使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李长海要求,要强化使命担当,切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一是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全面推进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加强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的申报与管理,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牵头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申报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的科研平台,新建航空航天类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推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强校内科研平台的统筹设计,打造好航空航天、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等特色品牌,围绕航空航天、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对校内科研平台进行调整,新建、撤销、提升一批校内科研平台,优化校内科研平台结构,提升平台建设质量。要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全面聚焦“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建设需要,全面推进科学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促进交叉研究,大力开展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和重大创新,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二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人才“引、育、用、管、服”等方面深化改革。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坚持5个优先,用好10大策略,发扬4千精神,想方设法引进高端领军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包括海外优秀青年博士,汇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提升人才队伍科技创新能力。要做好引进人才的思想引领与服务保障,聚焦人才所思所忧所盼,着力强服务、暖人心、优环境,打造真心、精心、用心、悉心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成长发展、干事创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发挥作用。要激励与约束并重,切实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三是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谋划学科专业建设。要全面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落实学科引领战略,实施学科强基筑峰工程,深入推进“246”高水平学科建设,建设生态学、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聚力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群,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学科高质量发展,产出更多标志性的科技成果。要加强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不断优化提升航空航天、生态环境、智能控制等8大应用型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推进“航空航天+”专业、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加大科教协同、产教协同力度,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要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组织、指导、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A类、B类学科竞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是要加强产教融合体系建设。要深入实施“开放融合”战略,紧密对接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服务和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服务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深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加强高层次合作共建和联合攻关,重点在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凝练特色、形成优势,实现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五是要推进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考量、科学方法和实践要求,深入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抢抓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机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航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航空业发展能力,加快建成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主动意识、担当意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工作的本领,增强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锚定学校确定的目标任务,头拱地、向前冲,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殷梅英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她要求,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准确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决心、狠抓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见效,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杜伟从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国科技事业发生的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国人才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我校“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成绩和问题,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统一性,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专题。他强调,要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一二三四五十”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科研创新上远谋深耕,积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新闻中心  供稿)